課程宗旨:
-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本年度的目標及發展方向:
- 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
- 透過科目內品德教育元素,推動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
課程特色:
校本主題課程
- 一、二年級推行校本課程,涵蓋動讀、寫、聽、説範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系統地培養語文能力。
-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一、二年級進行「中文廣泛閱讀計劃」,學生定期進行閱讀及分享。
校本非華語中文課程
- 一、二年級校本課程設有非華語版本,調節教學內容,幫助非華語生融入本地課程。
- 三設抽離寫作班,以小組形式進行,根據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第二學習語言架構來訂定三非華語學生的寫作教學活動。
- 四至六年級設中文科抽離班,通過小組教學,增加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中文的信心和能力
閱讀及寫作教學
- 本科以祝新華閱讀能力層次為閱讀課提問的依據,有系統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評鑑及創作的能力。
- 本科於本年度參加了由教育局校本專業支援組舉行的「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學校中文科圖書教學」,優化本科一年級的圖書教學。
- 與圖書館合作進行「全方位閱讀獎勵計劃」,以培養三至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習慣,拓展閱讀的領域
- 三至六年級進行小練筆教學,以訓練不同的寫作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單元寫作前先作重點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 於SMILE課堂返設置中文創意寫作班,強化資優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寫作能力。
- 全年出版兩期《童心童聲》文集,讓學生觀摩優良的寫作作品,提高寫作及欣賞能力,培養寫作的興趣。
文學教學
- 設計校本的文學課程,讓學生有系統地學習中國古典優秀文學作品,以提高對中國文學的認識。
- 於三至六年級課程中加入一個完整的文學單元,讓學生多接觸不同的兒童文學作品,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及培養欣賞能力。
- 於六年級課程中加入一個完整的文言文單元,加強與中一課程的銜接。
- 設立校本中文科資優課程,以增加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認識,學生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研習外,亦會以話劇的形式進行表演。
説話教學
- 於中文課內設立「説話一分鐘」時段,讓學生透過主題演説,提高説話技巧及增強説話的自信心。
- 三至六年級於説話課內教導學生不同的說話內容,如:看圖說話、小組交談、口頭報告等,以加強訓練學生掌握不同的説話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説話能力。
學科活動及花絮:
上年度的校外活動
- 第七十屆香港學校朗誦節 : 一至六年級共有22人參加,7人獲得優良成績,11人獲得良好成績
- 第二十五屆聖經朗誦節: 集誦比賽方面,三、四年級組皆獲得冠軍;獨誦方面,8人獲得嘉許
上年度的校內活動
- 「中國文化週」: 配合農曆新年,讓學生寫揮春,並藉着攤位遊戲,認識中國文化。